清心法師(西元1882-1963年)
清心老法師,俗家姓黎,出家後法名清心,字騰廉,中國廣西省桂平縣人,一八八二年(清光緒八年)壬午歲十一月二十八日出生。他後來出家,是曹洞宗壽昌法脈的傳承。壽昌法脈的世系是「慧元道大興,法界一鼎新,通天並徹地,耀古復騰今」二十個字,清心就是騰字輩。清心夙具慧根,生而穎悟,志行超邁於常兒。且賦性慈祥,事親篤孝,協助父母操作家務,任勞任怨;父母對他亦十分鐘愛。唯觀他的性情,有識者曾告訴他父母說:「此兒如果不是黎家的千里之駒,則必將為佛門之龍象。」 清心幼年入鄉塾受學,十五歲時,讀《論語》至「朝聞道,夕死可矣」之句,乃曰:「道是甚麼呢?何至於聞而可死?」為此心中疑惑,每每以此問鄉間長輩,各人所答,都不能使他滿意。一日遇到一出家師父,他問曰:「如何是道?」這位師父十分驚奇,回答他說:「道是我佛世尊無上的理體,非是世間所稱的仁、義、禮、智而已。」並授以佛經,要他讀誦,清心自佛經中悟出宇宙人生的真諦,自此每見世人繫縛於塵勞,桎梏於名利,碌碌一生,空無所獲,目冥氣盡,枉入三途,往往為之長嘆,而出塵之志,因此而萌起。及至年長成人,隨著鄉人至南洋群島,於檳榔嶼工作謀生。 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清心三十五歲,因緣成熟,乃毅然棄俗,投入怡保廣福巖,乞度於微嘉老和尚。老和尚見他六根端秀,舉止穩重,他日必為法器,遂欣然允諾,並示以念佛法門,以一心不亂為宗旨。清心唯唯,自感半生浮沈,於此得度,喜不自勝。老和尚乃為他薙髮,成為一名三十五歲的沙彌。落髮之後,清心刻意精修,寤寐一如,且志尚高澹,不與世爭,其道業之精純,器識之淵雅,誠屬少見。 清心在廣福巖修學兩年,奉師命回中國,到福建鼓山湧泉寺瞻禮祖庭,及受持三壇大戒。乃於一九一八年,在鼓山梅峰受持具足大戒。圓戒之後,自思《律藏》有云:「五夏之前,專究戒律,五夏之後,方許習教參禪。」因是留山居住,研學三藏律儀,數年之間,輒能嫻熟。既而行腳參訪,朝禮名山,曾到過普陀山、九華山等名剎。 返回馬來西亞後,途經吉隆坡,寓錫靈山寺。靈山寺的會因法師,時於增江創建大覺華寺,因挽留清心法師去監督照應。清心乃承擔下這項監督建寺的任務。到工程竣工時,他因事赴新加坡,不料為善信所挽留,提供土地,請他在芽籠建寺,為專修道場。他推辭不得,乃又在芽籠建寺。寺成之日,額之曰天濟寺。 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夏,清心法師應達明和尚之邀,擔任玉皇殿住持,他晉山之後,修茸殿堂,凡數閱月,使玉泉殿煥然一新。他並與達明和尚在玉泉殿廣徵道侶,共同熏修,培育菩提種子,種植往生極樂世界因緣。於是信眾雲集,山門如市。一九二三年冬季,檳城極樂寺本宗和尚弘傳戒法,清心法師率徒眾五十餘人,到檳城極樂寺受具戒。回到新加坡後,得到嘉微老和尚手諭,命他返回怡保市,繼任廣福巖住持。他回到怡保,在老和尚主持下晉山接位。次年春,經其全盤規劃後,庇材鳩工,重興廣福巖。捐緣踵接,十方雲集,兼得達聰法師的輔助,期年而成,殿堂寮舍,飛簷奪目,頗為壯觀。當其重修廣福巖時,應其他因緣,同時也重修了怡保市的金剛洞,使之巍然一新。 繼而在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夏季,清心和尚以吉隆坡的靈山寺年久失修,風蝕雨淋,有傾圯之危,他遂帶領親信弟子數人,前往興工修繕,在僧侶與工匠的努力下,竟於年底即告完成,交由會因法師住持。嗣又倡建寶子庵,為四眾共修道場,而清心功成身退,仍回到廣福巖,寄情空山,韜光養晦。翌年初春,清心和尚發心朝禮南傳佛教聖蹟,到緬甸仰光朝禮大金塔,及其他聖蹟,事畢旋歸。 怡保郊區有個天然石窟,名叫三寶洞。有位宏昌法師,是清心和尚的摯友,他曾在洞中居住過。宏昌來約請清心和尚,要他出面開創三寶洞為佛教道場。清心和尚到三寶洞察看後,認為值得施工進行,他和宏昌自行設計建設藍圖,即於一九二七年動工興建。他率領門下弟子宗道、宗乘、宗繞等,與工匠同住洞中,合力芟棘鋤荊,開林鑿石,依著一座百仞的石灰岩峭壁上,施工建築。土木之役,莫不親自督導,經過十多年的歲月,一座殿宇與山洞結合的寺宇終於完成。三寶洞的大殿,一半利用天然石洞,一半在洞外建築,內部寬敞,可容納五、六百人共修。大殿外面,開闢的有花園,花園中有蓮花池,還有樓閣亭臺,可說是布置得雅緻非常,尤其是花園中還有小橋曲徑,綠草如茵,似乎是到了另外一個境界。這時由清心和尚出任洞主,以此作為他駐錫弘法之所。 在三寶洞開工興建的中期,清心和尚的小弟子宗鑑,也加入了三寶洞的建寺行列。宗鑑俗家姓林,出家後法名宗鑑,別號起願,廣東省清遠縣人,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出生。宗鑑隨家人僑居馬來西亞,十六歲投入三寶洞,依清心和尚披薙出家,隨著師父參加三寶洞的建寺工作,並學習朝暮課誦、佛門儀軌。二十一歲時,奉師命返回中國廣東,在南華寺依虛雲老和尚受具戒。圓具後留寺學習毘尼,舉凡僧團規律,學佛應有行儀,一一嫻悉,戒行益堅。繼而返回怡保,侍師以禮,為眾服務,勞累不辭。應行之事,觀察深刻,人事酬對,殊為敏銳,凡事盡心負責,深為清心上人信任,諸事委以處理。 清心和尚之興建三寶洞,不攀外援,亦不向信徒募化,全憑願力持心,隨緣任用,雖歷經艱難而不稍氣餒。清心和尚雖常年建寺,而於修持從不稍懈,他每日侵晨持〈大悲咒〉、誦《楞嚴經》,夕則兼修淨業,以迴向蓮邦,數十年未嘗少廢。一九三五年(民國二十四年)初秋,清心法師在三寶洞傳授三皈五戒,戒子數以千計,法緣之盛,時稱獨步,這是三寶洞開山以來首次的重大佛事活動。 清心老法師於一九五五年秋,在三寶洞掩關一載,誦《華嚴》、閱《大般若》、禮《法華經》。出關後,遊化星馬各地,各方緇素,翕然傾心。這時老和尚年逾古稀,尚與道侶共同勞作,四十餘年來,從無一息以便自安。他胸次浩然,雖臨廣眾,未嘗以師道自居。老和尚於一九六三年癸卯歲七月十一日酉時示寂。世壽八十有二,僧臘五十有八,戒臘五十有七。他辛勞多年,一手創建的三寶洞,由薙度徒宗鑑繼任住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