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RSS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普陀文集 > 衛塞文集 > 衛塞主題

團結全民建和合 護國護民護佛教

時間:2015-05-02 20:47:27  來源:馬來西亞佛教總會  作者: 點擊:

  團結全民建和合,護國護民護佛教。前句是大方向,是身為子民應當的意向。後句是佛教七眾弟子,唯令正法久住應當履循的使命。這今年的全國衛塞節主題指在倡導眾佛弟子,身為馬國的子民,我們應當是立足於從愛國護教的根本,去達成全民團結,建設和樂社會的大方向,而終於發揮出人生的重大意義。

團結全民建和合

  據佛經中記載,世尊在世時,摩竭國阿阇世王有意要發兵攻打跋祇國,唯未具十全把握,所以派遣大臣禹舍向世尊請益。對於禹舍所問,當時世尊並不置可否,只是告訴隨侍在旁的阿難尊者,跋祇國的從政者,勤於整治國中事務,時時集會商議正事,而且國中君臣人民上下相敬,皆共奉行正法,曉得避開人文禁忌,尊重他人習俗禮度,絶不越軌違犯。人人在家孝事父母,閨門潔淨。在學的敬順師長,友好之間至於戲笑,詞語章句言不及邪。不同宗教姓氏,彼此間誠敬以待。對於出家修道之士,尤其能精勤持戒守道者,敬重愛載,時時親近瞻視,護持供養未曾懈怠厭惓。一國之中,人人果能將如此良善的風氣,持久承傳延續,則國中必然長幼和順,上下一片和諧,國運自然會轉更增盛,國家必然長久保持安穩,任何外敵都不可能對它有所侵損。作為阿阇世王朝政大臣的禹舍,對跋祇國國情民風當然是了如指掌的,聽世尊這番開示後,他自行作了一番評估說:「跋祇國人民,若能僅持行上述德行中的少分,以其風行福德正行的福德力的護佑,倘若真要開戰的話,以摩揭國強大的軍力,尚且難以輕易取勝;更何況跋祇國中君臣人民,普遍上都能遵行這些道德。」這場戰禍,就因為這樣而得以避免。
  
國是全民共有的大家庭,常言道:「家和萬事興」須是全民和樂,國中人民方能安居樂業,繼而百業興隆。然而,和樂並非得之於偶然,更不是能成之於一廂情願的事。它必須是全民自發的默趣所構成的美景。從上述佛經中的片段內容,道出的是——國家富強,必須建設在人民的團結和人人崇尚道德的民風基礎上。而這一切又維系在「和」之一字之上。團結全民,必先人人都曉得和睦共處對國家民生的重大意義。並且須是人人自發的一種崇尚,彼此間合力共成大業。《出曜經》卷二十〈恚品〉中說:「和者常和未始諍訟」,說的有智者清楚知道鬪爭當中,縱然得勢稱勝的一方也必有所損,所以凡事再好莫若於一開始就無鬪爭;因此,他會致力於尚未開始的諍訟,務使事情的諍端無緣可成,常保和樂共榮的大局。
  
但人心普遍上系屬凡夫心,在利益當前,多是習慣於寧可損人利己,狹窄弊陋的價值觀。所以,致力建設全民團結和睦共處的倡導者、智者,應是深韻忍辱柔和的仁者,方能真正成為這項工程的建設者。忍辱柔和者,所謂忍辱,為對他人惡意無理的罵辱,諸多存心不善毀謗等,不起瞋心怨恨;這是為了一切眾生悉得安樂而甘心受辱的精神。所謂柔和,是意為慚愧心所攝,凡事反求諸己,以平等心不求他過;以身教言教演示正法,行誼謙卑及禮敬所攝無憍慢心,處處皆能令人心生喜樂。忍辱與柔和必須是並進的,受了忍辱就不可能柔和,不能柔和就無法做到忍辱,那麼團結和樂就無法實現了。

護國護民護佛教

  建立全民團結和合,就是護國護民的勝舉;而唯有從維護佛教,令佛法久住世間,才能有效廣泛而長遠的實現這個願景。論維護佛教,必須確保佛法僧三寶久住世間,而三寶中以僧寶為佛教住世的根本。僧是僧伽,指的是持戒清淨,離諸諍事和樂共住的出家團體。因此,護教必須護僧,護僧則教團必須和樂共住,如《息諍因緣經》所說,若佛弟子能共同遵守六和敬,身口意三業和諧,志趣理念一致,共遵如來的法和律為淨化身心業報的依據,如此佛弟子無論身處何處,常得安樂、遠離一切鬥諍之事;一切煩惱罪障畢竟盡滅,並能令一切大眾眾常得安樂,如世尊本師釋迦牟尼佛現身說法教化眾生無異。
  
建立和樂清淨的教團或全民和諧團結的社會,原理是共同的,是從佛弟子個人以致團體對道德的重視與遵守,依循佛教的正法,實踐佛制戒律,佛教才能興盛,全民團結,社會安寧,才不致於淪為不可能達成的夢想。
  
過去一年中,國內多諸事端,是極為不平靜的一年,人心社會均有待整肅與調伏。為佛教,為眾生,身為佛弟子的我們,都肩負著一分「團結全民建和合,護國護民護佛教」的神聖使命,願大家悉能共同發心,護教衛國,許人世間片和諧,留給雲雲眾生一片淨土,也為我們自己積集多一分善根福德,以資無限相續的生命中,時時與三寶共住,早日圓成道!
  
敬祝各界衛塞節吉祥,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人民安康,世界和平

來頂一下
近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推薦資訊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普陀精舍
普陀精舍
相關文章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