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國情是息息相關的。大馬佛教徒,應該就本土的風情,以洗滌身心的因緣為目的,開展出適用於本土民情的佛教。事實上,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體現出佛法順應緣起的本色。 馬國自獨立來,都以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三大種族為主要國民。各族人民獨立至今,幾代人都承襲著長久共榮的和諧;全民彼此珍惜著團結與和諧,這就是大馬多元文化的國土基石。馬來西亞佛教徒,強調平等慈悲喜捨的佛法薰陶下,雖然處在多元的國情中,但是卻體現出懂得尊重因緣、惜緣,隨順因緣的重要性。 大馬佛教是由全馬各地佛寺庵堂之間林立,佛教居士團體積極成立,佛教僧俗二眾之間互相守護,形成維護佛教的堅強根本,也對教法的弘傳,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佛教住世的中心根本是僧伽,在家團體是佛教僧才的泉源。在家居士的健全、建設與成長,也就是整體佛教徒素質提升的關鍵和希望。 所謂「團結佛教,和諧社會」,是在說明佛教自此以往的發展,必須教內與教外的和諧、佛教徒互相諒解,互相尊重與共識。須知,各個佛教徒都是共同研修世尊遺教,奉行世尊法律,依戒定慧三學而堅修。倘若一味的自讚已宗,謗毀他教,那便是我執、我見、我愛、我慢的表現。如此的嚴然違反了佛教緣起主軸的教說,也乖離了無我的精神。身為正見的佛弟子,應該具備因緣觀,無論是面對教內教外的矛盾,或是與對外其他宗教的爭論,我們都得以法以律為依循,明白尊重因緣才不再是以自我、我所為所重心。 不論佛教內部,或是國內種族間的和諧,佛弟子凡事應以眾生為本。長遠的團結,必須要有真正的和諧,此則必須言教合乎於身教,才能達成團結佛教,和諧社會的目地。 呼吁全體佛教徒,共同為教內各佛團傳承團結,多盡一份力量,多為社會種族間的和諧用一分心。 祈願世界和平、佛日增輝、法輪常轉、國家繁榮、人心向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