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RSS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馬佛學院校友會會訊 > 會訊內容

1994年第一屆僧伽共修營──學員日記摘錄

時間:2015-06-15 08:23:52  來源:馬佛學院校友會會訊  作者: 點擊:

  若僧團的存在不能為人類,為眾生帶來幸福,其存在也是多餘的了。甚至若佛教不能給社會,給世界帶來和諧;帶來安樂;帶來和平,佛教之是否存在於世間亦是無關緊要的了。或許那樣的組織團體也不配稱為“佛教”了。
  由於時代之不同,佛教的內容已加入了不屬於“佛教”的眾多因素。現今的僧眾己不再能夠“只為自身之解脫生死”而出家即能為社會所接納。與其他宗教的傳教士一比,佛教僧侶即得各方面之學問皆不足,對社會的貢獻顯得太少了。
  在對解脫之內容不甚了解之情形下,對“修行”與“修行之方便”的差別即無法分辨,又因佛法早已摻糅了一些外道的觀念(有人以為非“苦行”,“隱遁”即不是修行),佛教之出家者對出家之意義未必都掌握得那麼好的。或許學僧會將來辦活動時可請一些寺院的住持、創立人來講述該寺院的歷史,也可借此讓他們表達他們對佛教的期望,也可消除一般僧青年對長老們的不正確的了解,也是建立清淨,和合僧團力量的發掘。

釋覺錦/文
  在我腦海裡,常憶起祖師大德說過的話:『你要先做眾生的馬牛,才能成為眾生依靠的真正菩薩,否則,對於渡眾生,你是沒有信心的。』所以僧伽要精進多勞,發揮佛陀慈悲宏化的精神。
  雖學無止境,但不能終身讀書,而於眾生,於社會,於佛法沒有作出回饋。人類的奉獻,人類的文化是承先啟後的,在社會之中,人一定要「少有所,長有所事,老有所養」而不能停滯學習的階段。

釋繼本/文
  無論是在制度,教理,生活等方面,佛教都是一個早熟的宗教。放在今日而成為衡量的標準,那麼僧伽的品質就必須與佛教的內涵表現為相等的,在缺乏這樣高素質之人才的時代,這樣的僧團可能要是一個理想了。可是,雖然是一個理想,但不表示我們不朝這高品質的內涵進步,反而應該深入了解佛教運作的內外各各優秀處,補我們現在所缺乏,或已經流失了,把握住佛教的根本素質,根本精神與根本思想,來作為改善和提昇我們的地方。我們不要因自己的賴散而白白擲掉佛教高良的品質。這不單使自己成為一個「入寶山,而空手回」的出家人;於佛教也沒做到令正法久住的工作。
  舉辦“僧伽共修營”確實富有意義。它能在某個程度上喚醒現代出家僧的僧伽意識。作為一個出家僧,是要明其所學,學其所該學;不學其所不該學的,只要能做到角色、本份的自覺,僧,就不會個甘墮落;僧,就會要求自己提高品質,作個當之無愧的佛法衣砵人。
  從僧伽共修,到僧伽教育,確實是眼前僧團的當務之急。讓我們做佛陀的真弟子;做佛教的真實僧;不要做佛陀的惡性弟子;佛教的假徒裔。

釋繼哲/文
  身為一為出家佛弟子,對於一些喚醒僧眾醒覺之活動,不能參與至少也應該隨喜的心情,畢竟它正朝向僧青年自我覺醒而趨向一個更理想的佛教傳承與宏揚邁進了。
  有關僧伽的責任是每一個僧眾都清楚的,只缺乏如何去承擔與實踐。僧眾面對接班斷層,僧教育不全是問題的主因,今日僧青年如何走出這一條迷茫的路,得靠自己去找出一些方案來準備面對責任。
  從廣泛的角度去了解,僧伽教育所涵蓋的範圍不單限制於佛學院教育,而是包含了寺院生活,行持與弘化各方面。寺院與寺院之間的聯繫,年輕僧眾與長老法師們的交流及溝通,都將是未來發展僧伽教育的一個因素。

釋空華/文
  “九月鐘磬”這主題主要是為喚醒出家佛弟子的角色與責任。“僧伽共修營”是我個人非常響往的,因為僧眾們的缺乏聯繫或有一部份的自我封鎖,這些都會影響佛教的向前發展。另外,使我有所體悟的是學佛者,應要有自覺、醒覺的心,知道自己的身心狀態,從而應用佛法去調整它,對治它,改造它,讓身心達到和諧的狀況。

釋真和/文
  光陰似箭,日月如梳,不知不覺已過了七天。今年六十歲了,在以前的觀念裡是“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尋死路”。但在二十世紀的九十年代,觀念上已有了改變。“八十不老,七十不稀,六十正當時。”我是正當時嗎?我一生沒有上過學校,這八天的課程,才算經歷第一次上學呢!

釋開諦/文
  達摩難陀長老說:佛教四眾應一家親,出家僧眾更應該理事和合,也有提到沒有修養的人,時常指他人錯;一般有修養的人,時常指自己錯。佛教教導我們應分別是非與善惡,時常反省自己。要如佛所教,依教奉行,度人度己。
  我們出家人是自己的生活自己料理,自己的心田自己耕耘;自己的生命自己承擔;自己的生死自己去面對,不是他人能幫上忙的。
對我們初學者,實在不能如佛陀“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然而卻應學習時時能知能覺,這踏實的學習,可避淪落於“不知不覺”,而虛度時日,聞法空談,全無思及修的體驗。因此來這共修營,願與同修們共同來尋回自己的“佛性”莫做各有佛緣而不懂惜緣的佛弟子;提昇自己的宗教情懷,而不做一個虛有其表的和尚。
  
釋開聞/文
  會宗法師將親身所體驗的求法經驗與佈道工作,毫無隱瞞的告訴我們,這可說已讓我們因此少走了幾年的冤枉路。這些肺腑之言,我相信也只有在這“僧伽共修營”裡才聽得到,希望此共修營能不斷的舉辦下去。
  每位法師刻骨銘心的開示,都令我們懂得往後的路怎麼走。然而有些同學卻跟以前一樣的期待前輩們的手來拉我們一把,我卻偏不這麼想,我總覺得期待不如自己開始動身,走在眾人的前端,步入社會人群,就讓經驗走出一條路吧!

釋清旭/文
  今天參訪寺院,第一站是極樂寺,同修們一面爬樓梯,一面說氣喘。然而,下樓梯時就顯得輕鬆多了。這給我一個感覺,就像人生要走向光明大道,向上向善一樣,而學佛就像爬樓梯,必須從行為行動上一點一滴的改進,否則,沒有經過一番辛苦的磨練,是很難更上一層樓,達到目的地的。

釋繼旻/文
  僧伽的目的是什麼?要時常提醒自己。德國人說:『佛教是個成人的宗教,而其他的宗教是小孩。』聽了這句話之後,對自己的要求更加高,因為是成人,所以做某件事情都得很小心,因此也壓力更大。雖然出家的路途是如此的難走,但還是要走完它。

釋聖妙/文
  我很佩服悟因法師與明迦法師,能帶動一群尼眾奉獻他們的精神及毅力為佛教作出貢獻,雖然這會面對很多的逆境,但只要肯付出,就會有收獲,再者,多大的問題,都會因毅力,忍耐而解除。
  繼程法師把僧伽的責任一一的告訴我們,目的就是要我們認清自己的方向及責任,也就是推動佛教事業,弘揚正法,續佛慧命,讓佛法久住世間。

釋繼康/文
  噹!噹!噹!………大地震動之聲,開幕典禮終於開始了!在大家的希冀下,達摩難陀長老呼吁我們出家眾不要自我封鎖,應多多推動對社會有貢獻的法輪,而我們副院長繼程法師也開示說出家眾的責任就是提昇自己,完成淨化社會身心的使命。

釋繼歡/文
  我在這看到很多年輕的法師,不由得慚愧自己的這麼老才學佛。這次有這個因緣來參加僧伽共修營,回去一定得要把在這兒學到的東西,好好的拿來自修。
  原先以為自己怎樣都不會來參加僧伽共修營,但現在我卻希望還有第二次的機會來參加。
  如果我還年輕,我一定要來佛學院讀書,並且也希望我的師兄弟們能一起來求佛學。

釋海修/文
  若是將來有機緣,我想我是應該到香光尼寺去接受僧伽教育的,以便為大馬的僧伽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十年後大馬佛教界的僧團,期望是一個有系統的引導。
  每個出家人在走上這條路之時應明確自己的方向,若是方向已肯定,即使是面對再大的困境都能以堅強的毅力去面對與化解它,如此一來方能提昇自己。

釋如定/文
  做一個出家人就要修行完成道業,這需要對佛有深刻的認識以及對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寬宏大量能夠去學習,原來!僧伽的教育是那麼的深廣。

釋普翔/文
  僧伽教育是一件困苦的工作,而且要有刻苦,耐力和認命之心,僧伽教育其實就是佛學院與寺院生活的二合一。僧伽要有悲願力行的理念和奉獻的精神。
  沒有人能為我們做僧伽教育,換句話說,也就是自我教育,自我提昇,從我做起。
釋開慧/文
  “天下沒有辦不到的事,只要肯努力,並且不計較時間上的長短,任何事都不怕做不到”非常感激仁法師給我們的這一句話;這句話足以啟發我在修學的路上該如何去走。
  每一位僧青年都有很大的抱負,很大的理想與責任,但佛教現階段仍有待於善知識的引導及僧眾團結的力量,才能一起來把佛教發揚光大。

釋真涵/文
  推動學僧會,是我們僧青年的責任,因為它猶如一艘船,帶領著我們一起共登彼岸,假若此船破了,我們將要面臨船往下沉所帶給生命的危險,所以僧團必須和合,佛教才有光明的明天。

釋繼航/文
  感謝於佛陀的慈悲教化,使正法得以久住世間;也感謝於“僧伽共修營”的講師們的教導,讓我有所收獲;更感謝所有主辦,“僧伽共修營”的籌委,讓我種下更深厚的善根。

釋真性/文
  如果大馬經常能主辦“僧伽共修營”的話,就可以提昇出家人的素質,且能增進出家人彼此之間的交流。僧伽的提昇,將有益於佛教在社會的形象和地位。

釋真道/文
  對佛教我胸無大志,目前我所要負的責任是盡量做好學生的角色,先以佛法來充實自己,改進自己的思想行為,習定修慧,這是我當下的責任。

釋繼開/文
  僧青年們!夢是多麼的令人淒迷,沉睡許久的心靈,該是醒來的時候了。

釋自修/文
  在目前,對於僧團,社會及各方面,我個人不能做出任何具體的貢獻,但也不能對佛教做出任何的破壞。

釋開達/文
  活到老,學到老,“學”是無止境的,但主要還是“學以致用”。學了不會用,還是白學了。就讓我在學習中去成長吧!

釋長恩/文
  僧教育的工作是艱苦的,然而,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去做,因為你我是其中的一份子,況且佛教的興衰你我都有責任,大家能夠忍心不理嗎?要知道只有僧才能救僧,外人是幫不上忙的!

釋唯戒/文
僧格的健全有賴於嚴格的訓練與磨練,我國今日的佛教,僧眾正面對斷層的問題,並且有素質的僧才仍舊缺乏,所以未來佛教的發展確實寄托於僧才的培育了。

釋繼穎/文
  出家眾所應做的工作是什麼,必須弄清楚。講師們把正確的觀念及思想灌輸給僧青年,讓我們有明確的掌握。

釋真月/文
  出家修行就要能夠安住身心,不能只是一味的為自身的利益著想,尤其是面對五欲的時候,都要學習或做到放下,不然的話就和世俗的人沒有兩樣了。

釋空法/文
  我覺得跟眾多的出家人共修很好。做為一個出家人,要提高素質,一定要一起共修共學,才會互相增長,進步。

釋毅引/文
  身為學員參加八天的“僧伽共修營”是一件輕鬆的事,然而,對所有的理事而言,這是一份艱辛的工作。

釋海智/文
  經過幾天的僧伽共修,講師的教導使我獲益不淺,從中更加了解應該怎樣去做好一個出家人的本份。


來頂一下
近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推薦資訊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普陀精舍
普陀精舍
相關文章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